以下为知识DOC为大家进行整理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浅谈古人的名字在中国旧文化里,人的「名」与「字」,有很明显的分际。周代男子幼年称名,成年之后称字,死」后称谥。《礼记檀弓上》「幼名,冠字,…,死谥,周道也。)不过,时有古今,词有差异。现代人自我介绍时,常会讲:「我的名字(name)叫李安,她的名字是叫林青霞」;而所谓「李安」「林青霞」者,在古人看来,其实是姓名**等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标的。根据《礼记内则》记载可知: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,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「名」。这大。前医卫条件差,出生满三月,确定能存活,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「名」「名」是幼时在家供亲长称呼之用,通常称「小名」,或叫「乳名」「奶名」。先秦之世,人「名」或不忌雅俗,例如:晋成公名黑臀,鲁成公名黑肱,齐桓公名小白,晋文公名重耳,郑献公名虿(字子尾;「虿」音ㄔㄞˋ,蝎子)鲁国孟孺子名彘--通常这是为了表示亲昵,或是为了求长命百岁的厌胜(闽南人为子女取名)猪屎、臭头,同出一理。。成年后,人须另取供平辈和晚辈称呼的名,它就是所谓的「字」《礼记曲礼上》「男子二十冠而对卑幼者也可称名;尊称、敬称,必须称「字」。平辈间,要称字,否则即是不礼貌的行为(除非朋友间相熟到可以不拘礼法,但此不足为式)。
此外,汉民族更有避讳的风俗,《左传桓公六年》「以讳事神」,也就是说:人亡殁之后,口头不可再直呼死者之名,木主也不能直书其名。若为日后祭祀着想,理当在弱冠时取字。至于女子,也有字,《礼记曲礼上》言:」倘未许聘,无婆家,则称「待字闺中」。关于字的格式,《仪礼士冠礼》说:父,仲叔季,唯其所当。」它先表示当事人在昆仲中的次序(如为独子则不用),其次再排上和名相配的字,最后再加上男子美称的「父」。例如:因祷于尼丘而生,丘弱冠,字仲尼父(其上有兄孟皮);丘之六世祖名嘉,字孔父(子孙以其字为氏,后转为姓)。后世简省此法,或省略「父」字;或将「父」字改为「甫」另有在字前加「子」(男子美称)的格式,例如:曾参(参借作「骖」则是后世模仿先秦卿大夫之谥号,例如:张禹,字长子;张衡,字平子;吴道玄,字道子。至于将表行第的符号放到字后,例如:晏婴,字平仲;田完,字敬仲;也是模仿先秦称谥的格式。「名」与「字」,通常「字」由「名」衍生而来,意义上,有其密不可分的关联。《白虎通姓名**:「或傍其名而为之字者,闻名即知其的意义相同,可以互相解释。如:诸葛亮,字孔明;「亮」与「明」同义,甚且「孔」还有「大」之意。以此类推,宰予,字子我;端木赐,字子贡,杜甫,字子美;寇;…;名、字也都是同样的意义。
※广义的同义互训,还包括因性指实,乃是:字根据名的本义,加以说明。如:苏轼,字子瞻;苏辙,字子由(详见苏洵〈名)二子说〉。二、反义相对。名与字的意义相反,两者对立相应。这是希望人不要过与不及,取其制衡之意。如:吕蒙,字子明;杜如晦,字克明;韩愈,字退之;司马光,字君实;朱熹,字符晦;连战,字永平;…;都是要人在进退、光晦之间,谨守分际,拿捏时中。三、使典用事。有些名、字援引经史载记,使用典故。如:陆羽,字鸿渐(〈中庸〉「君子居易以俟命」《易系辞上》「乐天知命,:「子曰:行己有耻」.孟浩然诗:「欲济无舟楫古人名字,端居耻圣明」)至于嵇康,字叔夜(典用《诗)「成王不敢康,夙夜基命宥密」,其名字曲折义反,属于概括经义,常人未必能望文知义。四、景仰前贤。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》「既学,慕蔺相如之为人,更名相如。」而蔺相如为赵上卿,所以,司马相如,字长卿。此外,牛僧孺,字师黯(汲黯,字长孺,汉武帝赞之为社稷之臣)璩曾作〈百一诗〉讽谏大将军曹爽);…;皆理出一辙。五、崇奉宗教。汉代,道教兴古人名字,佛教亦东传中土;至晋代,人之名、字多道教色彩,南北朝以降,佛教色六、原名变化。把名做些简单变化,便成为字。如:李白,字太白;杜牧,字牧之;秦桧,字会之;许恕,字如心(元朝人);胡适,字适之;…。
或加虚字,或变易字型,就成为字了。而声韵学大师王力,字了一,其字反切,即为「力」唐兰,字立厂,其字也是反切,即为「兰」;此取字法,既新奇又独特。实志盛。有些人名、字间,根本无法望文生义。如:张耒,字文潜;若非陆游〈老学庵笔记〉卷四纪录:「张文潜生而有文在其手,曰耒,故以为名,而字文潜。」任谁也猜不透其名字意义上之关联。名与字除了表称呼外,还能显现亲属关系。最常见的形式是: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享一字,以表示同辈关系;万一是单名的话,就共享同一偏旁,例如苏轼、苏辙兄弟。此外,名字也可以表现长幼排行,先秦时多在名前加上孟(伯、长)、仲、叔、季来表示。例如:孟姜女;孔丘,字仲尼;伯夷、叔齐两昆仲。唐代则以数字来表示古人名字,称为行第(大排行)。例如高适《人日寄杜二拾遗》中的「杜二」是指杜甫,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的「元九」指元稹,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等,都是以名字来表示长幼秩序。现代人虽然不再取字,但是当我们阅读古人文章时,如能知道名字的区别,定能对人物生平、文章或诗词的意思,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以下为知识DOC为大家进行整理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大家好,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古人名字的秘密,古人名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在我国古代,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,而是先有姓与氏,后有名、字、号,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,各有用途,意义不同。
2、 现在的人,大多数有“名”,无“字”,所以当我们说到“名字”的时候,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。
3、可是,在古代多数人,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“名”又有“字”,有些人除了名、字之外还有“号”。
4、 在古代,由于特别重视礼仪,所以名、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。
5、在人际交往中,名一般用作谦称、卑称,或上对下、长对少的称呼。
6、平辈之间,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,在多数情况下,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,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。
7、平辈之间,相互称字,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。
8、下对上,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,可以称字,但绝对不能称名,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,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古人名字,否则就是“大不敬”或叫“大逆不道”,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“避讳”制度。
9、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,也是为了表示尊敬。
10、有两种情况,值得我们注意: 在先秦时期,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“字”后“名”。
11、 汉朝以后,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“名”后“字”。
12、 “字”的产生,是出于避讳,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。
13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,为了表示恭敬,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,这样就产生了字。
14、因此,“字”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。
15、 “字”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,是与“名”相表里的,所以又称“表字”。
16、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,情况也非常复杂古人名字,但仔细考察、分析、研究,也是有规律可寻的。
17、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。
18、在表字上用“子”的情况也很多,因为“子”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。
19、所以人们喜欢用它。
20、 表字虽然常见,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,实际杜甫的表字“子美”的“子”还不是真正的表字,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“美”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。
21、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,下面分别作介绍。
22、 表字和名意义相同,相通,是并列关系,叫做“并列式”。
23、 表字和名意思相近,但不完全相同,可以互为辅助,叫做“辅助式”。
24、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,叫做“矛盾式”。
25、 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,意思相顺,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,叫做“扩充式”。
26、 表字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。
27、叫做“延伸式”。
28、 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,还有号,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,广义的号有多种,有别号、绰号、谥号之分,号是自取的,也有别人赠予的。
29、狭义的“号”是一个人的别字,又为别号。
30、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,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,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,别号始于唐,盛于宋,而亡于清。
31、 “号” 的形成有两种情况: 是使用者本人起的。
32、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,尤其是文人雅士,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。
33、正因为“号”是自己起的,所以它不像姓名、表字那样要受家族、宗法、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,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,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别号,但仔细分析,深人考察古人名字,仍可归纳出一些共同的特征: ①鲜明的时代印记。
34、 ②强烈的抒情色彩。
35、 ③深刻的寓意 古人起别号多用一些特定名词。
36、 别号:是他人所起得到公认的。
37、这种“号”叫“外号”、“绰号”或“混号”、“浑号”。
38、它有极强的表义性,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各类人物的记忆,是名、字、号以外的一种补充,而且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种写照或折光。
39、形象而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性格、特长或生理特点。
40、许多“外号”、“绰号”是在实际生活中相互戏滤开玩笑时起的,因而多含有讽刺讥笑的贬义。
41、也有些外号并不含有贬义.在现代也有这种情况。
42、这种“绰号”雅而不俗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zhishidoc.com/8291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590896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