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惯了微信、电话的你,还记得怎么写一封完整、典雅的书信吗?

通常,古代书信包括称谓语、提称语、思慕语、正文、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。为什么书信或者邀请函上会有尊鉴、阁下等词可以这么理解:写信时,先提对方的名号,让人知道这封信是写给谁的;接下来就要对收信者开始简单的赞美,进一步表示尊敬。——回复别人的书信时,要先说“辱承华翰”,承蒙您给我寄来辞章如此华美的信函。别人在信中问候了你,回信时需要表示感谢,可以说“多蒙寄声”,非常感谢您的殷切问候。

以下为知识DOC为大家进行整理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

作家木心有一首诗,被文青们传诵不断,其中有几句:

从前的日色变得慢

车,马,邮件都慢

一生只够爱一个人

邮件,就是写信。写信这件事确实很有古典美,但对现代人来说,也颇有难度。

一是,字要写好,不能太辣眼睛。

二是,要懂一些写作书信的讲究。

同辈新年祝福语_新年祝福歌曲_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

01 书信的抬头怎么写

通常,古代书信包括称谓语、提称语、思慕语、正文、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。

称谓语,就是怎么称呼对方,即书信的抬头。

大致可分为几类。

同辈新年祝福语_新年祝福歌曲_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

一是家中长辈,通常在称呼后面加“大人”二字即可,如祖母大人、父亲大人。

二是上级、长者,根据不同情况,可称X师、X公、XX大人。

三是平辈和晚辈,常见的是称XX仁兄/贤兄、XX君、XX贤侄。

还有一个词“女史”,是旧时对知识女性的尊称,写信时可称XX女史。

我们今天来学习古代的这类常识,并不是要求全部照搬,依葫芦画瓢,而是要有所了解,在阅读中遇到了能够看懂,对于今天还在使用的一些称谓,有所掌握。

我们今天写信(包括电子邮件),学会这几个词汇就基本够用了:师、大人、仁兄/贤兄、君。

对师长或者学问上的长辈,可称张师、李师;

“大人”这个词,在今天有戏谑成分,一般只用于称呼家中长辈。也可偶尔用在关系亲近的上级领导身上,显得既亲切、俏皮又不失尊敬,如厂长大人、老板大人。

对于同辈,用得最多的是仁兄/贤兄,也可直接称“X兄”。兄同辈新年祝福语,不一定是要对方年龄比你大,而是一种客气和尊敬,主动认可“您是老大”的意思。所以书信以及交谈中,常常会有两个人彼此都称对方为“兄”的情况。

相反地,主动称呼“贤弟”“X弟”的,反而是亲近的表现。

新年祝福歌曲_同辈新年祝福语_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

相对于“兄”,“君”是较为正式而客气的称呼,并且使用范围更广,男生女生、平辈晚辈,都可以称“X君”。

02 为什么书信或者邀请函上会有尊鉴、阁下等词

古时书信,跟在称谓语的后面,就是提称语。

生活中见到较多的,如邀请函,邀请某某出席,抬头位置写的必定是:

尊敬的阁下

“阁下”,就是提称语。可以这么理解:写信时,先提对方的名号,让人知道这封信是写给谁的;接下来就要对收信者开始简单的赞美,进一步表示尊敬。这“尊敬”便体现在提称语上。

根据收信对象不同,提称语也有所区别。我们今天只需要了解几种即可:

尊鉴,对所有长辈都可以使用。

台鉴,对所有平辈都可以使用。

惠鉴,可用于平辈同辈新年祝福语,也可用于没有亲缘关系的晚辈。

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_新年祝福歌曲_同辈新年祝福语

另外,今天更多见的是“阁下”一词,可用在书信、邀请函、对话中,既客气、正式,又通俗易懂、长幼皆宜。

阁下,即楼阁、台阁之下,意思是您的地位太高了,我只够资格站在您的台阁之下和您说话。

除了作为提称语,“阁下”还有“您”的意思。如在餐厅里,服务员问:请问阁下还有什么需要吗?用在对话中,如:阁下刚才的观点,则我不敢苟同!

03 见字如晤

见字(信)如晤/如晤/如面,和尊鉴、阁下等一样,都是提称语。

不同的是,这几个字散发着浓浓的典雅气息和亲切、温暖的味道,意思是:看到我的信,就如同我们在见面聊天。

这样的味道当然不会出现在对上级的感激或请示里,也不会出现在对前辈的恭敬请教中,连向长辈的日常请安里也较少出现。它更属于情侣间的问候,或者对晚辈的亲切关照。

想象一下,你收到一封信,开头即是:

展信佳,见字如晤。

——犹如一股芬芳扑面而来。明明是惯用的俗套语言,却不带有一丝生分、客气,真的就像一个老朋友坐在面前,对着你说一些温暖的家常话。

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_同辈新年祝福语_新年祝福歌曲

新年祝福歌曲_同辈新年祝福语_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

大型综艺节目《见字如面》

04 说正事之前的寒暄

不论是回人书信,还是主动给人写信,在进入正文之前,都有必要“寒暄”几句。比如先问候一下对方的身体,表达一下自己的思念、牵挂。

这就是古人书信中的“思慕语”,既是礼貌,也是人际交往中必要的润滑。

在指导人们说话、做事的著名蒙学读物《幼学琼林》中,有一句是这样说的:“答人寄书,曰辱承华翰;谢人致问,曰多蒙寄声。”

——回复别人的书信时,要先说“辱承华翰”,承蒙您给我寄来辞章如此华美的信函。别人在信中问候了你,回信时需要表示感谢,可以说“多蒙寄声”,非常感谢您的殷切问候。

当然,这两个词过于古雅,现在很少有人再用。但这其中的道理,我们不能丢掉,也不能图省事,直接忽略。

比如有人给父母写信,一开头就是:“敬爱的爸爸妈妈,您儿子穷得快要去垃圾桶里捡馒头吃了!”然后——完了。这样的信,父母读到时,是会很伤心的。所以应该先跟父母拉拉家常,问候下身体好不好,生活、工作是否愉快。

古人是怎么问候的呢?太复杂的我们可以不学,但有两个词,还经常在生活中使用着,我们应该掌握并熟练运用:暌违、久疏/疏于。

暌违,意思是分离、不在一起。

久疏同辈新年祝福语,意思是很久没有(做什么事)。

我们来举例了解一下:

暌违日久,甚是牵挂。(分别有段时间了,我很牵挂你。)

暌违数年,很是想念。(我们都有几年时间没在一起了,我很想你啊。)

久疏通问,时在念中。(很久没跟你联系了,时常牵挂着你。)

久疏问候,诸事顺否?(很久没问候你了,不知道你各方面是否顺利?)

久疏问候,盼一切安好!(很久没问候你了,希望你一切都很好。)

05 祈复/盼复为感/敬候佳音

现代人,学习、工作、生活都很忙碌,有什么事情往往都是电话沟通。但也会有些时候,没有对方的电话号码,或者事情比较复杂,电话里交代不清楚,这时候,就需要写信,通过文字来实现更准确、完整的交流。

那么信中要说的话都说完了,你还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复,甚至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对方的回复就进行不下去,这时就需要明确地说出来:请你尽快答复我!

——这是现代人的白话表达,意思是表达明确了,只是话说得有点生硬。如果对方是个很敏感的人,见到这样的话,也许就会不高兴,反而拒绝给你答复了。

想要文雅和客气些,应该怎么说呢?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zhishidoc.com/12970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5908966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上一篇 2022年10月13日 上午1:19
下一篇 2022年10月13日 上午1:21

相关推荐

  • 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6篇

    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6篇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1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2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3作为大学生的我们,不仅要关注两会,更要将其精神注入我们的思想,激励我们奋斗、学习。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4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5学习传达2022两会精神心得感悟6

    2022年10月25日
    7700
  • 雨水简短文案

   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雨水简短文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【关于雨水简短文案(精选115句)】相关文章:关于雨水的简短文案(精选80句)02-16关于雨水节气的简短文案(精选100句)02-16关于小寒简短文案01-05关于大雪简短文案12-07关于立冬简短文案11-05

    2022年11月1日
    6700
  • 现代诗摘抄植物类|竹类植物的应用与思考论文

    竹类植物的应用与思考论文【1】本文阐述了竹类植物的主要类型及观赏价值,并结合目前我国竹类应用的现状,分析了其中的一些问题,以期促进竹类在更多领域的应用。关键词:竹类;应用;思考竹类植物的应用关于竹类植物应用的思考关键词:竹类植物;园林景观;应用基于此,从竹文化去研究讨论竹类植物,对我国的竹文化和园林造景具有深远的影响。【竹类植物的应用与思考论文】相关文章:

    2022年10月9日
    13300
  • 感谢老师的教导|写给老师的话

    老师您不但教给我知识,还教诲我如何做人。祝福您亲爱的老师!有人说,在老师最后一次走下讲台时,学生们要将最真诚的赞美送给她们。我们感谢老师们辛勤的教育,感恩于他们的谆谆教诲,然而,再多赞美的言语,仰慕的辞藻,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恩老师。在此感谢老师对我孩子的关爱与照顾!感谢老师对他学习生活方面给予的宽容和明白!咱们要感谢老师给了咱们知识。

    2022年10月10日
    9100
  • 清朝灭亡时王公贵族都去哪里,怎么连满语都没了?原因并不复杂

    在清朝灭亡之时,曾经作威作福的八旗子弟和王公贵族,很快就因为体制的消亡,失去了曾经的特权。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,还有他的近亲族人,基本上都是以爱新觉罗的身份对外交流。还有慈禧太后所属的叶赫那拉氏,在清朝灭亡之后改为那姓。原本清朝贵族基本上都在说满语,其他族群的人想要进入朝廷做官,或是得到晋升的话,必须学会使用满语。就连末代皇帝溥仪这样血统纯正的满清皇族,都没有很好的传承满语文化。

    投稿 2022年10月20日
    11100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